游红色景点
当前位置: 学院主页 >> 建党百年 >> 游红色景点 >> 正文
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59)上海毛泽东故居
发布时间:2021-05-05     作者:   分享到:

探访红色景点,追忆红色故事。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加强对于全院师生的党史教育,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党委在“西外英文”微信公众号推出“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专题栏目。红色印迹“云”参观,峥嵘岁月共感怀,置身于红色景点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党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可以看到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身影。铭记历史守初心,锤炼才干行使命,学院师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之中建功立业。

景点地址:上海市静安区

一、景点介绍

上海毛泽东故居在威海路583弄(原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这幢楼的七号,就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过的地方,这里现已 建成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1920年5月5日,毛泽东率领“湖南驱张请愿团”来沪,住在哈同路民厚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时间达两个多月。民厚里29号是一幢两层楼砖木结构的房子。毛泽东和随同来沪的15岁的张文亮住在前楼下房。1999年12月26日起对社会开放。

毛泽东一生曾50多次来上海,其中,1927年之前就曾10次到过上海,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泽东的旧居。此处是他第9次来上海时居住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他住得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富家庭生活气息的一次。当时,毛泽东除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外,主要是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任组织部秘书和文书科代理主任,为巩固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而工作。杨开慧除料理家务,帮毛泽东整理文稿外,还去工人夜校讲课,从事工运和妇女工作。在石库门楼上,有《毛泽东在上海》图片资料展。参观者可以看到孙中山亲自提名毛泽东等十七人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公函,以及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时在签名簿上的签字等珍贵史料。

1920年5月5日,毛泽东率领“湖南驱张请愿团”来沪,信在哈同路民厚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时间达两个多月。民厚里29号是一幢两层楼砖木结构的房子。毛泽东和随同来沪的15岁的张文亮住在前楼下房。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当选为中央局秘书兼组织部长的毛泽东到上海主持中央局日常工作,住在闸北香山路公兴路口的三曾里(现象山路公兴路口)中央办公处。

“三曾里”中的一所房子毛泽东、杨开慧夫妇和孩子,蔡和森、向警予夫妇和孩子以及罗章龙一家共10口人曾居住在这里。这是一所普通的两底两楼的弄堂房子,毛泽东一家住在前厢房,三户人家合吃大锅饭,毛泽东在这里居住了近3个月,他以“报关行”(即帮人填写外文表格到海关去报税)职业为掩护。

1924年2月中旬,毛泽东再次回到上海,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同时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组织部秘书、文书科主任等职,这次,他居住在威海卫路云兰坊7号(今威海路583弄7号)。端午节前后,杨开慧和母亲带着2岁的岸英和刚出生不久的岸青两个孩子,也来到了上海。

云兰坊7号是一幢老式的两层楼砖木结构的石库门房屋,蔡和森、向警予一家住在楼上厢房,毛泽东一家住在楼下。三曾里的旧址在1932年“一·二八”抗战中被日机炸毁。威海卫路云兰坊的旧址,现为居民住房,是上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二、景点背后的故事


毛泽东同志曾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的帮助下,在北大图书馆找到一份管理员的工作,管理15种报纸,清理书架,打扫房间,登记阅览者的姓名,月薪8块大洋,非常低的工资了——当时同在北京工作的鲁迅,一个月能拿420块大洋。

其实,来北京前,毛泽东在长沙,已经是一个“名人”了。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因志向非凡、才华超群,深受学友们的爱戴与推崇。但他的才能,远不只是纸上谈兵的层面。《毛泽东年谱》载:“1917年11月15日,在南北军阀混战,北军败走,南军未到长沙之际,北军溃军王汝贤部在第一师范附近徘徊。这时,毛泽东以学友会总务的名义,把学生志愿军组织起来,布防学校周围山头。当溃军向北移动时,毛泽东联络警察分所,利用他们的真枪射击,志愿军放鞭炮助威,高喊‘缴枪没事!’溃军不知虚实,惊慌失措,纷纷缴械,由商会出钱遣散。全校师生议论说:‘毛泽东浑身都是胆’……”

但是,离开了长沙,在欧美博士成堆的北京大学,只有一个中师文凭的毛泽东,自然没多少人瞧得上他。《毛泽东传》中这么描述:“在北大的各个场合毛泽东的地位也同样低,只有在缄口不言时他才能去听讲座。一次,他斗胆向胡适提了一个问题(胡当时是著名的激进分子,后来成为有名的自由主义者,蒋介石的驻华盛顿大使)。胡适问提问题的是哪一个,当他得知毛泽东是没有注册的学生时,这位激进而洒脱的教授拒绝回答……北方是官僚传统的沃土,同时是达官贵人的世界。在权贵眼中,满头大汗的苦力是不会有脑子的,他们根本不能理解一个曾在韶山种过田的人的想法。”

作为韶山一个农民儿子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农村,来到大城市,是在1911年,他步行120里路,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读书,他跟斯诺描述过当时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我听说这城市是非常大的,有许许多多居民,许多学校和一个巡抚的衙门。这简直是一个伟大的地方!这时我很想到那里去……我步行到长沙,心中极端地兴奋,一半生怕被拒绝,几乎不敢希望真入那个伟大的学校做一学生。”(《毛泽东自传》)这一年,毛泽东18岁。

第一次到北京,也是毛泽东第一次离开湖南的远行,但跟当年初到长沙相比,兴奋仍在,却远远少了那份紧张,他已经相当自信了。

自信,是毛泽东的重要性格特征。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泽东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豪迈自信,透纸而出。《毛泽东家书》中收录过他的一封信,上面写道:“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虎气”加“猴气”,能够很好解读毛泽东的性格特征:“虎气”是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猴气”是灵活机智,敢于反抗——毛泽东说的猴,是他特别欣赏的孙悟空。学者刘峰在《领导哲学》一书中分析说:

“毛泽东所说的虎气,主要指领导者的勇气和担当,所说的猴气,主要是指领导者的智商和情商。”“概言之,毛泽东的特质是大智大勇高情商。”

自信心的养成,离不开一个人的学习和见识。在长沙就读期间,毛泽东博览群书,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善于思考,勤于调研。他对中国社会的真正了解,他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远远超过了留学归来的洋博士们。

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才最终造就了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