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红色景点
当前位置: 学院主页 >> 建党百年 >> 游红色景点 >> 正文
百个红色经典“云”参观㉒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1-04-11     作者:   分享到:

探访红色景点,追忆红色故事。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加强对于全院师生的党史教育,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党委在“西外英文”微信公众号推出“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专题栏目。红色印迹“云”参观,峥嵘岁月共感怀,置身于红色景点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党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可以看到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身影。铭记历史守初心,锤炼才干行使命,学院师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之中建功立业。

景点地址: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

一、景点介绍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位于宝兴县县城西侧的青衣江畔,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是为了追忆史诗般的红军长征,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纪念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70周年既-同志诞辰100周年而修建,整个纪念馆由红军广场、主题雕塑和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栏三部分组成。

红军广场占地3300平方米,主要是园林绿化和休闲广场。绿化部分由园形、矩形、不规则的花台组成了一个火炬形的图案,寓意红军精神如星星之火燎原大地,并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广场中央是主题雕塑。该雕塑主体是一块巨形碑,碑宽6米,厚2.5米,高8.5米;碑体雕塑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即:圆雕、浮雕和仿青铜浮雕。碑身南西右侧是以圆雕的手法刻划了三个人物,一个藏族向导,一个红军军官、一个红军战士,这里反映的是红军将士在当地藏族同胞的带领下,翻上夹金山顶那一瞬间的情景。碑身下沿四周是以浮雕的形式描绘了红军翻越夹金山途中四个精典的场面。碑身的南面左侧和北面均以仿青铜浮雕的表现手法,各塑造了一组红军群像,红军将士有的手拉手、有的相互掺扶、有的则拽着马尾巴,冒着霏霏白雪艰难地行进在陡峭的山路上。这些画面生动地再现了红军当年翻越夹金山的艰辛与红军将士互助友爱,团结奋进的动人事绩。

碑体西侧是由四川师大著名教授张昌余以赋体撰文并手书的铭文“雪山丰碑”。铭文400余字,以其工整、对称、疑炼、准确的词语,及其充满热烈、奔放的革命浪漫主义热情,再现了红军长征和翻越夹金山的壮举,热情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善战、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整个主题雕塑远远看去,它象一面猎猎招展的红旗,又象一座巍巍的雪山,同时也象一座碑。这正好诠释了这样一个主题,红军长征是一面旗帜,红军长征是一座丰碑。

红军广场西侧外沿是连环画护栏。连环画护栏共由110块深浮雕板构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长征和翻越夹金山的回忆录及手书;以及红军在宝兴遗留的文物雕刻。其具体再现了红军三越夹金山及红军在宝兴境内的整个战斗历程。

红军纪念馆位于广场北端,面积1200多平方米,分为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展厅和-出川展厅。纪念馆的外观独特而别具一格,其在设计上融合了川西民居和藏族民居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宝兴由于地处民族走廊地带所具有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情。纪念馆从外到内色调都以红军军装“灰”为基调色,极力烘托出一种疑重,庄严而且深沉的气氛。

二、景点背后的故事:红军长征壮举


1935年6月8日晚,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9日,顺利过宝兴县城。担任先遣队的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在师长陈光率领下,开始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进军。

当时正值盛夏,中央红军来到夹金山下,准备翻越雪山北上和红四方面军会合。红军战士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要翻雪山,困难极大。当地群众摇着头对红军说:“雪山是过不得的。大雪山,只见人上去,不见人下来。”

但是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困难再大也必须克服。6月12日拂晓,英勇的先遣队红军战士喝了一些烈酒、姜汤、辣椒汤,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爬山了。他们用镐刨开雪路,为后续部队留下前进的路线。当天下午,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终于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到达懋功的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了。

6月13日,在硗碛乡附近,中央红军召开了翻越夹金山动员大会。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战士们扔掉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束紧腰带,带上干海椒当御寒品,开始向夹金山前进。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中央纵队顺利越过夹金山。

越往上走,积雪越深,气压越低,呼吸越困难。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谁一旦躺下就会永远起不来。红军战士们相互搀扶着前进,不让一名战友倒下。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他们的草鞋渐渐地裹满了冰雪,脚冻得失去了知觉。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人拉着下山。

1935年6月12日至18日,中央红军全部翻越夹金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此后的10月27日,红四方面军红八十八师再次翻越夹金山,南下西康。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去康北。

 “长征在这里翻开了新的一页。”两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为红军挥师北上奠定了基础。

很多人都熟悉毛主席《七律·长征》里面的那句“金沙水拍云崖暖”,说的就是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事实上,红二、红六军团在云南丽江石鼓镇渡金沙江的故事,同样惊心动魄,令人赞叹,留下军民一心的长久记忆。

1936年4月25日下午起,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共1.8万人,经过4天3夜,用7条木船和20多只木筏,从南边的石鼓镇到北边的巨甸镇,经木瓜寨、木取独、格子、士可、巨甸等5个主要渡口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过江就活,过江就胜”的目标,为北上与四方面军会师奠定了基础。